孩子的腳,怎麼不直?
妹妹1歲多,剛學會走路,帶他去公園玩,看她搖搖晃晃地走路好像很可愛,仔細一看卻發現她的腳好~彎~啊! 回頭再跟3歲半的哥哥一比,咦?兄妹倆的腳怎麼長得不太一樣?而且想到幼稚園老師說,哥哥在學校跑來跑去很容易跌倒?...
當我們站立的時候,膝關節及踝關節應該會稍微碰在一起,下肢呈現一直線。如果站立的時候兩側膝關節分開、但踝關節貼合時,就會呈現所謂的「O型腿」,稱之為膝內翻;反之,膝關節貼合、雙踝分開,就是「X型腿」,稱之為膝外翻。
兒童下肢發展的過程中,有所謂的「鐘擺現象」,新生兒受母體壓迫,出生時小腿內彎、呈現O型腿是為正常現象,這個現象會持續至1歲多,孩子開始學習站立、行走,一開始因為體重壓迫,O型腿甚至會在1歲後更為顯著。大約2歲左右,這時下肢型態會逐漸從O型變成X型腿,學齡前的幼兒(2-6歲)大部分都是X型腿,大約6歲之後,X型腿會再慢慢變直,直到青春期、骨齡成熟。
如果發現孩子站立時,雙腿的型態不是”直的”,可以先判斷是否為生理性的「鐘擺現象」所致。但如果雙側下肢是不對稱的,例如某一側的膝外翻特別明顯,或是兩歲之後還是O型腿,則建議至小兒骨科專科檢查喔!
我的孩子有扁平足嗎?
孩子剛上小學,雖然體能看似不錯,整天跑來跑去,但是常常週末外出踏青時,去風景區走個沒半天就喊腳痛?突然想起爸爸有扁平足,難道這會遺傳嗎?扁平足指的是站立時,內側足弓塌陷消失,進而造成足踝其他關節的代償性變形。嬰兒期,所有的孩子都是扁平足,在2-3歲之後,足弓才會慢慢明顯。遺傳、體重過重、生活型態改變、腿部及足部肌力不足都有可能導致扁平足。
兒童扁平足可以分為
1.彈性扁平足:由於幼兒的足部肌肉韌帶較鬆弛,張力還不足時,站立時會產生足弓坍陷,但是當腳部沒有負重(坐著)的時候,足弓就會成形。一般來說,彈性扁平足可以持續觀察,等待肌肉韌帶及骨骼逐漸發展,不一定需要矯正。
2.跟腱過緊:所謂的”後腳筋”,也就是阿基里斯腱太緊,會導致腳踝背屈活動,也就是腳踝往上翹的這個動作受限,孩子可能會有蹲踞困難的現象,蹲的時候腳板沒辦法整個平放在地板上,一定要踮著才有辦法蹲。在跟腱過緊的狀況下,或影響腳踝關節及中足關節的受力,進而影響足弓的發育。
3.僵硬扁平足:又稱為結構性扁平足,這個類別的扁平足,不會因為足部負重與否而改變,即使是坐著,也可以明顯觀察到足弓是消失的,這通常和踝骨、蹠骨及其關節處先天的異常有關係,如果症狀無法透過矯正、運動來改善,就會需要透過手術矯正。
在治療方面,彈性扁平足的孩子一般不需要接受特別的治療。如果是結構性扁平足、跟腱過緊、合併足外翻等,而且合併有足踝或膝蓋的疼痛,可以透過足踝部運動訓練、伸展、鞋墊來改善。如果有相關的疑問,請至小兒骨科及足踝專科就診、評估。